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首页 > 医药动态
瑞金医院北部院区、质子中心、嘉荷新苑,是瑞金医院负责的三个收治新冠肺炎感染者的集中隔离救治点,他们都位于嘉定。在那里,活跃着一批志愿者,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“蓝小医”。
蓝小医,他们的工作看似琐碎却不可或缺,他们有的是心理咨询师、有的是“居委主任”、有的是搬运工、有的是技术员、还有的是领操员……
他们是一支志愿者服务队。
1、医疗之外,还能给患者做什么?
在北部院区、质子中心、嘉荷新苑,共有19名蓝小医,分别来自内分泌代谢病科、心内科、外科、伤科、放射科、规培基地等12个临床科室,并分为患者咨询组、员工驻地组、物资保障组、心理干预组、采访记录组、患者志愿者管理等6个组展开服务。
今年35岁的房炜桓,是瑞金医院北部院区放射科的一名技师、共产党员。此次疫情发生以来,他3月份就报名参加了蓝小医志愿者队伍。他的想法也很简单:“作为党员,关键时刻我得出一份力!”
房炜桓的本职工作是放射科技术员,但他坦言当志愿者不比技术员轻松:向病房运送物资、协助转运患者、为患者做心理疏导、甚至还要对孕妇以及孩子提供特殊的帮助……
就拿病房里的孩子来说,房炜桓所在的病区,学龄期的孩子有30多个。其中很多孩子要上网课,房炜桓像辅导员一样逐个交谈。询问他们学业上有什么困难?孩子们提出,方舱医院的网速太慢,影响上网课。于是,他第一时间把这一情况向医院领导汇报。院党委立即联系信息科,为需要上网课的孩子临时开放内网,解决了孩子们上网课难的问题。
和房炜桓一样,在和孩子们接触的过程中,来自规培基地、伤科的队友颜威认识了一位小朋友。小朋友名叫飞飞,今年才9岁。这是飞飞第一次离开家有点忧郁,开始,小飞飞也会嫌病区条件不好、手头没有玩具,想家却无法和爸妈沟通。颜威和伤科的队友何艳就不断地开导他、帮助他、安慰他。渐渐的,小飞飞就和颜威熟悉起来,甚至像自己的家人一样,一刻也不想离开,每天都会到护士台去询问“颜医生今天来了嘛?还会来嘛?”有一次,飞飞穿着用纸箱制作的变形金刚铠甲跑来颜威面前,颜威开心极了,看到孩子那灿烂的笑容,也总算放下心来。
孩子们的无忧无虑也感染着病区里的蓝小医,他们说,孩子们都能做到,我们有什么做不到呢?
2、患者满意,这汗就没白流
目前,北部院区已有1300多位患者康复出院。他们中年龄最大的89岁,最小的5岁。
来自全市各区的患者,从开始的慌乱,到后来的慢慢平静,这其中,离不开药物的治疗与心理的辅导,也离不开医护人员和志愿者们的体贴关怀。对此,住在门诊病区的小林深有体会。
每到“导引操”时间,小林总是第一个参加。而带领大家做操的是伤科医生贾友冀。
在音乐声中,贾友冀会一个个动作分解,一套6分钟的操做下来,贾友冀和队员们防护服内的衣服都湿透了。但听到患者反馈,练了之后有了运动量,晚上睡得好了,队员们感到汗没有白流。
为了打破院区里沉闷的气氛,志愿者们都使出浑身解数。领着大家唱歌、跳舞,以公共区域为舞台,用报纸卷成话筒,打印曲谱,排练队形……
前不久,在瑞金医院副院长邱力萍的带领下,嘉荷新苑集中隔离点的“蓝小医”们还参与组织了一场“嘉荷瑞金情·歌声助健康”医患线上K歌赛,邀请了东方卫视主持人及点评嘉宾,吸引了20余位医护、志愿者参加K歌赛。一时间,欢声笑语溢满“舱”。
来自社工部的志愿者董正椽与病区护士长杨柳合作,在各个楼层使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和睡眠状况自评量表,评估患者200余人,检出存在抑郁情绪的20人,睡眠质量问题的107人。针对这个情况,蓝小医服务队设计了《给治疗期间的您一些心理小贴士》宣教单,帮助他们接纳自己的情绪反应、宣泄负面情绪。
会员账号:18021048722
邮箱地址:inf@shdyrmyy.com